让资源不再“沉睡”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

设置字体大小:【 】 【打印】 【页面调色版  发布时间:2013-07-04 点击次数:


内容简介:让资源不再“沉睡”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

让资源不再"沉睡"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

为落实代省长陆昊同志关于科技支撑发展林下经济的指示精神,我厅分别在哈尔滨和北京邀请省内和国内26位知名专家学者召开了座谈会,与会专家就如何发挥黑龙江省资源优势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畅所欲言,进言献策。现将部分专家发言整理如下:
       尹伟伦 北京林业大学  中国工程院院士 
      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,木材利用是传统的,生态功能的利用是现代的,生态价格体制还没建立起来,生态产品虽然得到了各级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,但是在经济上只有一点儿生态补偿,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价值体现。林业在木材经济和生态功能以外,还有很多林木产品和林下经济等产业,很有发展方向。特别是林下经济,在当代林业可持续经营中是重要的森林资源,如生物质资源的深加工开发利用,林业资源培育和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。随着对林下经济产业认识的提升,林下经济的产业链还会有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,如香料、深加工的高级的营养品等,形成新的产业资源。传统的林下经济,如蘑菇、榛子、林草药等,有很多开发价值,需要科学技术支撑,也不能一味追求人工干预而形成规模,比如人工种植的药材,其有效成分不如野生的得到市场的认可。从栽培角度上讲,为了丰产,通过施肥使生物量增大,但价值远不如野生。干旱、盐碱等这种逆向的栽培环境更有利于药物药效的发挥。以蓝莓为代表的野生浆果,栽培过程中没有农药的污染,这种浆果作为纯天然的野生的产品进入市场,有很大的市场空间;发挥林下植物的生态功能,野生的花卉资源,其形态、香料、色素等都可以形成产业,如内蒙种植花卉供观赏,成熟了提取人工色素;野生的动物驯养,特别是濒危动物如何扩繁问题,因此整个林下资源在利用价值上,需要立项研究。动物的人工驯养、皮毛产业和动物药材也非常重要,需要根据地域气候差异进行很好的规划,每个地方都要寻找一个有特色的资源,以及适合本地林情的发展模式。第二在不同的林情下规划资源的培育是很重要的,加强森林保护技术研究,加强森林产品学科的科学研究。目前的加工产业大多还是模仿果茶、饮料,特色加工有待开发。另外,国家对林下经济应给予特殊政策,林业整体价值评估,无论是木材价值还是生态价值都没有得到完全体现,国家应该给予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,比如免税,待有实力后国家再调整税收。
       叶文虎  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教授
       国家林业局、黑龙江省林业厅重视林下经济发展,我非常赞成。要把发展林下经济做得更好,有几件事情:一是理论定位,林下经济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中,经济增长方式中是什么位置,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了什么贡献,叫林下资源开发利用还是林下经济,我觉得应该明确叫森林生态产业。云南玉龙山脚下发展林下经济,村民组成了生态产业合作社,民政局同意了这个提法。举个例子,云南有野生蜂蜜,当地村民大都知道,但没发挥什么作用,在当地卖不出价钱,得到玉龙县卖,后来有挂职干部把大家组织起来,简单包装,买个饭盒贴张纸,标上玉龙野生蜂蜜送到玉龙和丽江去卖,丽江卖到160元一斤。这个东西不能追求规模化,当地成立了生态产业合作社蜂蜜分社,村民人人按手印保证不伐木头,发现别人伐,集体维护,三年了,一棵树没砍,因为保护树木对自己有好处,等于保障了改善生活的经济来源。因此,发展林下经济对生态系统保护和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很重要。农民自觉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,对社会的稳定很重要,这种经济符合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。发展经济大多破坏环境、消耗资源,但是保护自然环境也能赚钱。林下经济探索了一条保护环境能够发展经济的新途径,回答了整个工业时代没能回答的一个难题。林下经济的定位是一个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新生产业。二是政策扶持。政府要起引导和推动作用,"三生"共赢发展,即"生态、生产、生活",生态保护好,生产发展好,生活改善好。生态环境补偿是现在不做不行的事情,针对当前的发展,应该做新的发展规划,政策要调整,非物质性的也是产品,生态状态也是产品,既体现了经济上的保护环境的关系,又体现了一个民生福利的关系。在保护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前提下,使整个地区富起来,从森林生态里使社会发展更加稳定、更加健康。大力开展林下经济的高端技术研发,在政策上、资金上都需要政府给予支持。不要简单的接受所谓经济规律,比如现在全国多处调整经济结构,方案基本都是压一产,抬三产。推崇所谓的经济学规律"无农不稳、无工不富、无商不活",这实际上是扭曲的、是不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。就我们黑龙江而言,我们不能只讲东北老工业基地,要建立东北的生态产业基地。
       彭勇 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  研究员
       我们在云南的西双版纳、海南岛、广西南宁、新疆有四个分所,做林下药用植物开发取得了一些成绩。西双版纳因为引种中药材致富,一种药材致富一个少数民族。林下经济要分三级开发:一级开发,提高林下经济的产量,提高它的品质,一级开发好了再搞二级开发,即林产品深加工;第三级是生态旅游产业开发。黑龙江省要打造夏都,做好这方面的规划设计。借助国家的政策,构建资源、栽培、加工产业链条。
       王建中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  教授
       依托环境发展林下经济,东北林区山野菜没有太多资源可以繁殖,如果加强人工干预,繁殖不成问题。大地麻,在红松林下生长,有一种香气,可以开发利用。林下养殖方面,现在有一种硕鼠,毛皮20-30元一张,能产生麝香,肉也很好,可以通过提升技术含量把产业链延长。蝇,蛋白质含量高,用于养鸡,例如鸡蛋经过孵化(一定时间)生产鸡胚蛋,增加效益,延长产业链。东北的核桃,核桃壳的价值比肉的价值还有高,在工业上,可以制成核桃壳粉,可以做为汽车防滑轮胎制造的添加剂。利用木本油料物种生产的食用油都有缺陷,通过生产调和油来弥补。例如:万寿菊用于提取叶黄素,有保护视力作用。桦树的树枝、树皮,发叶之前,树汁液采回来做饮料,没有全部发挥其功效,新的趋势是,做化妆品。在国外树皮利用好的有海岸松,从树皮提取花青素。在大兴安岭寒冷环境下能有常绿的杜香,可以提取香料。
       王贵禧  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 研究员
       黑龙江是森林资源大省,与浙江的森林资源相比,其森林食品资源有绝对优势,然而从产业方面看,差距较大。浙江的森林资源虽不丰富,但是其产业发展相对较快,其中大部分为人工培育,不同于黑龙江以野生为主的现状。黑龙江产业发展缓慢,知名度低,规模小,究其原因:1.认识和观念问题。黑龙江传统的大木头思想依然存在,思想观念陈旧不易改变。浙江人擅于经商,思想灵活,运用政策相当充分。2.政策方面的问题。各地对林下经济和森林食品的政策不同,而浙江的相关政策相对较多,加之利用充分,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。例如对于森林食品的安全监控检测,省政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提供给检测机构,支持这些机构到全省各地自主取样,而不是让企业自己送检样品,这就提高了样品的代表性、真实性。3.科技投入的问题。先进的产业项目多为高科技产业,而过去黑龙江产业发展以原材料生产为主导,而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缓慢,也就是说对于科技的投入力度远远不够。因此浙江的产业发展从环境到政策,乃至于思想观念都远远超过了黑龙江。黑龙江的产业发展大都停留在出卖资源阶段,我建议可以多到浙江等地调研,开发利用模式不一定照抄照搬,但方式和观念要改变,并且要有自己的特色。具体建议如下:1、要把拥有的资源分门别类。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,要反复推敲,分清哪些是优势资源、特色资源,哪些是后备开发资源。也要界定好规模,看哪些资源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或者预期更易形成大的产业,同时要把类别和可利用的途径分析透彻。2、要由企业自主带动资源开发利用。一是扶持当地知名企业,二是引进外地的大企业。黑龙江的当地企业很多,但是上规模的,有带动力的企业不多。那么通过引进大型企业,利用它的知名度,结合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,在短时间内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,从而达到双赢。例如,汇源果汁在各地建厂,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。这就规避了一些小厂子在发展过程中明明产品很好,但是资金不足,宣传不到位而影响市场销售问题。3、榛子产业在黑龙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。我国榛子资源属于原产资源,基本占全世界榛属植物资源的一半,其中占最大比重的为平榛,大部分分布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。野生榛子产业发展较好的应属辽宁铁岭地区,并组建了中国林科院榛子研究中心,这就充分利用了林科院的科技优势,为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。迄今为止总的开发面积达到190万亩,种植野生榛子的农户年平均收入可达到每户5万元。黑龙江的榛子资源尽管丰富,而在过去一直没有形成商品化、产业化,直至去年野生榛子开发项目逐渐发展起来,也受到了林科院专家的关注和支持。这里我们要提到大果榛子,即与欧洲榛子杂交培育的杂交榛子,它一方面具备了欧洲大果榛子丰产、壳薄的特点,另一方面也有平榛的抗寒、适应性强、味道香的优势,这就避免了直接引种带来的很多水土不服的问题。十一五期间,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林科院在黑龙江选择了两个科技试验点,一在伊春的带岭,一个在牡丹江,都取得显著成果。在带岭零下40多度的恶劣环境下收益颇丰,可见其对环境超强的适应性。其次,他还有产量高、见效快的特点,例如03年在桦南县实验种植,产量颇高,2年就开花,3年普遍结果。加之,大果榛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%,含油脂率60%,蛋白含量在37%是非常好的营养保健食品,市场广大。与此同时,我们又知道在欧美国家榛子主要用于食品加工的食品辅料,附加值非常高。这就给当地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,受到广大农民的关注。榛子产业是非常好的推广项目。在黑龙江可以利用广袤的土地资源,给予大力发展和推广。
       王兴斌  中国旅游学院旅游研究所 研究员
       林下资源、林下经济的本质是森林生态经济,将来必然会涵盖一、二、三产业,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与产业渠,不仅提供健康食品等实物产品还要提供休闲旅游等无形的服务产品。森林是人们休憩的最佳场所之一,森林旅游我们要强调"休闲"二字。其中我针对黑龙江的森林旅游提出几点建议:
       1,保持本色,突出特色。本色就是森林旅游、绿色旅游,或者从严格意义上讲他是生态旅游。现在在发达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森林旅游,其本色在渐渐消退,城市园林、城市宾馆、城市游乐园的出现,实际上背离了森林旅游的初衷,森林旅游的价值在于保持其本色。我们要建立绿色旅游体系,要细致到森林旅游的各个环节,从资源开发、产品开发到经营管理,从解说词的编写到路标的指引,无论是提供给顾客的有形产品还是无形的服务,也包括我们整个的管理机制等都要绿色。就黑龙江的森林公园来讲,本色的保持还是相对较好的。而论特色,旅游局提出两个特点,一是九个大:大冰雪、大山地、大江河、大火山、大界江、大平原、大森林、大湖泊、大油田。二是多,国家森林公园在省际范围内是最多的。09年为止省林业厅管理下的国家公园有24个,隶属省森工集团的森林公园有20个,是全国拥有国家森林公园最多的省份。而不仅仅在数量上,森林公园的覆盖面积总值也是第一位的。另外。在黑龙江的森林公园仍然还可以看见原始森林,这也是黑龙江森林公园的特点之一。建议黑龙江的森林公园可以和其他的资源结合起来,例如湖泊型森林公园、湿地型森林公园、火山型森林公园、城市森林公园和界江森林公园等,也可以搞鄂伦春村庄以及俄罗斯风情村庄,那么结合黑龙江的资源优势搞特色类型的森林公园是重中之重。从森林公园的起步来讲是观光,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,休闲是将来森林公园发展的大趋势,专家认为可以搞大综型的森林公园。例如汽车营地,那么相关消费也自然会带动起来。森林旅游也可以搞高端旅游,例如三亚靠近亚龙湾海岸的森林天堂公园,方向是大众、基础是大众,但是高端也是很重要。
       2,总体部署,培养品牌,名牌突破。无论是,森林面积还是森林隐藏量黑龙江都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公园省。建议可以效仿福建省的森林旅游规划,打造黑龙江森林公园名省。但我们只有总体部署又是远远不够的,又要注意到不可以多而没有名气,多而没有特点,多而没有亮点,要建立示范点,例如打造大兴安品牌。
       3,森林旅游要发展,首先林业部门要主动和旅游部门合作。旅游部门有完整的营销体系,完整的旅游服务质量规范,搞商业运作又恰恰是我们林业部门的薄弱环节,因此二者的合作促进了资源的有效整合。其次要加强人员管理,改变人才结构,吸纳专业人才。同时要反对大地产、大投资,不要圈地,要真正的休闲旅游投资,这就要我们政府带好头、把好舵,我们现有的亚布利滑雪就是很好的例子。建议黑龙江省林业厅和黑龙江省旅游局共同建立工作机制,定期会务,联合规划,抓典型。另外可以建立旅游县。
最后也要注意到弱势和优势,弱势是黑龙江地处偏远、气候寒冷,因而要因地制宜,要考虑好淡季和旺季的因素,不要搞大规模的大投资。但同时正因为有这样的气候,又会因而吸引南方客人来避炎暑、看冰雪,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严密的规划。
       王玉柱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 研究员
       林下资源包括植物类,动物类和菌类,在第一产业、第二产业、第三产业中都占据重要地位。然而说到开发和保护,二者相互矛盾。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对于第一产业、第二产业、第三产业摸家底,做好排查和规划,加强调研,分项、分期的做到有的放矢。关于规划,要注意承载量的问题,设定一个临界值,按照最小值来限制,从而使得发展和保护达到共鸣。
       赵敏 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   教授 
       建议重点开发食用菌类。对在林下发展比较好但不宜人工栽培的食用菌(如美味牛肝菌、松茸、榛蘑等),采用人工抚育等措施(如浇水等),提高产量,形成食用菌产业。
       高庆玉  东北农业大学  教授  
       建议重点开发野生果树资源。我省有丰富野生果树资源,如猕猴桃、山梨、山葡萄等,都有很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,应重点开发利用。
       王柏林 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  研究员 
       建议重点开发野生蓝靛果。蓝靛果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优选品种,它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、吉林长白山一带,是我国北方特有的植物;蓝靛果的口感好,果汁和花青素含量高,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,是果酒有主要原料;与野生蓝莓相比,蓝靛果有抗寒、不用调酸,易于栽植等特点。
       赵文阁  哈尔滨师范大学  教授 
       建议重点发展林蛙养殖业。我省是资源大省,但林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对滞后。我省林下经济的发展不能搞一刀切,要因地制宜,搞特色的林下经济。林下经济发展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,以自然资源的利用为主。建议我省发展林蛙养殖业,据统计,在东北三省,辽宁登记的养殖户有14000户,吉林有15000户,而我省只有6000户。我省适合养殖林蛙的面积是吉林和辽宁的2倍,有林地的1/4都可以养林蛙,目前已有成熟的封沟养殖林蛙技术,应鼓励环境适合的林区农户养林蛙。
       李长海  黑龙江省森林经营研究所  教授级高工
       我省林下经济发展应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:一是制定我省林下经济发展整体规划。二是建议省政府出台支持我省林下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。三是省财政拿出相应的专项资金支持林下经济发展。四是发展中合理布局,突出重点产业,做到因地制宜,科学发展。五是树立典型,发展模式,扶持龙头企业,园区发展和农户发展相结合,不搞一刀切。六是要加大资金支持。没有资金,就没有规模;没有规模,就没有品牌;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。七是在科技方面加强攻关,注重集成,增加产业的科技含量,提高产品的附加值。八是在市场销售方面,政府应搭建平台,拓宽销售渠道,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。九是应加强宣传,转变观念。
       张剑斌  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研究院  教授级高工
       我省林下经济发展应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:一是资源清查,摸清经济植物的种类、分布、储量情况和开发利用的价值,在摸清底数的前题下,根据市场需求,择优开发。二是搞好科学规划,结合我省的生态区域布局,科学制定专项规划,分区域确定我省产业的重点目标,科学制定、确定林下发展的模式,合理布局种植、养殖、加工基地,形成各种种植、养殖的专业林场或专业合作组织,把林下经济的发展与森林的抚育和天然林保护,退耕还林、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结合起来,确定发展方向和模式。三是加强建立示范基地,在各规划区重点建设一批起点高、规模大、效益好的林下种植、养殖基地,通过典型的示范推进先进技术和发展模式,辐射带动广大农民积极发展林下经济,推动农村企业的发展。四是提高科技支撑水平,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,加快构建科技平台,促进实用技术的转化。五是加快共用服务平台建设,降低流通成本,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。
       鲁会玲  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 研究员
       我省林下经济发展应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:首先是利用好现有资源,摸清种类和不同特点,加大抚育力度。因地制宜,科学发展,不要盲目开发某一产业。二是根据合理的环境因子,确定不同地块发展的植物品种,形成规模化生产。三是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,选用先进、实用的科研成果,开展区域化试验,建立科技示范园区,把大专院校专利变成生产力,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。
       杨凯 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
       建议重点发展红松产业。红松是我省的乡土树种,其材质优良,用途广泛,种子营养丰富,品味俱佳,有很高的经济价值,为主要用材、经济造林树种。目前,能够提早红松幼树开花结实的红松嫁接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,并取得了一定成效,建议在红松适生区采用红松的同砧嫁接,而在西部地区采用樟子松异砧嫁接红松技术。
       张国财  东北林业大学 教授
       建议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。我省主要有山野菜、浆果、坚果、菌类、中草药、动物等林下资源。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,要做到以下三点:一是在保护的前题下进行利用,不要过度开发;二是对其进行人工促进;三是进行人工栽培和驯化。围绕我省的生态和资源优势,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物种,采取不同的开发方式,搞绿色食品加工,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。
       张明海  东北林业大学 教授
       建议重点发展狍子、肉用鹿、花尾榛鸡、林蛙等养殖业。同进建立发展我省的狩猎产业。
       李玉花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  院长  教授
       建议采用生物技术重点发展林下珍贵资源。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,加快林下珍贵的药用植物和濒危植物繁殖,并通过中试,最后形成规模化生产。目前人参通过根部繁殖,已具有规模化生产的能力。其它林下资源(如刺五加、龙牙葱木、三七等)也可以通过细胞繁殖技术,快速实现规模化生产。
       以上是部分专家的发言,如果有单位或林农对专家所讲的项目有兴趣,可与厅科技处联系,我们将努力做好牵线搭桥和服务工作。

信息来源:28365356管理员 | 责任编辑:28365356管理员